守望地名——邹城市上九山村

2019-09-03 10:44: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遒松滴苍翠,山岳千秋秀。春来秋去,岁月消长。松柏长青,历久弥新,一如这里饱经沧桑的老人,老而弥坚。夕阳西下,在古道边静静守候乡土祖居,等待远方的游子。 

  这位老人名叫郑朝刚,每天都会来到这里,抱着心爱的土琵琶,弹唱一会。老人唱的是柳琴戏,一生未婚的老人用琴声诉说着对心上人终生不渝的思念,“小舟从此逝, 江海寄余生”,琴声从这里悠悠地飘过,听得人心旌摇曳,肝肠寸断。柳琴戏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受上九山村民的欢迎和喜爱,琴声一起,仿佛能把人的“魂”给拉过去,所以老百姓也都戏称它“拉魂腔”。世代居住在上九山村的人们,连目不识丁的人也能唱一套拉魂腔。质朴的唱腔、迷人的柳琴戏,给这古老而又美丽的上九山村注入了新的生机和灵魂。 

  上九山村位于拥有“东方圣都”、“邹鲁圣地”之称的孟子故里——山东省邹城市,是一个受到伏羲文化和儒家文化浸润的千年古村。北宋初年,段、萧二姓人士在此定居立村,因南山东面有一山泉,常年清流不断,泉旁有一古松树,苍劲挺拔,村民遂取名为“古松村”。元朝初期,因段姓户大人多,村名改为“段山庄”。元朝末期,该村毁于战火。据史料记载,明洪武年间郑、聂、满三氏由山西迁来定居,因村庄建在了九座山头的西北角,伏羲八卦中,西北即为乾位,也为上位,同时九为单位数字最大的,取大吉大利之意,故“上九山村”因此得名并沿用至今。 

  上九山村完好地保留着明清时期北方山村风貌,不仅山青水秀、景色宜人,而且拥有悠久丰富的历史人文景观。相传在伏羲女娲时期即有人居住在此,整个村子及其周围就有大大小小20余座伏羲文化庙宇。明清时期所建的玄帝庙、王记老酒坊、萧家大院、老学堂、六合院等多处古村遗迹也保存至今。 

  来到上九山村,必谈到萧家大院。萧家的先人在唐末北宋年间迁居于此,据说是本村最早的住户之一。 在此处安家的萧家人,诗书传家,养士百余年,家主萧龙溪在北宋开宝六年(公元973年)考中进士。萧家大院共有三十二间石屋,宅子借鉴了苏式园林的设计方式,前院、后院、后花园、水池样样不落,是上九石屋最高建筑水平的代表。在后花园内有一个旗杆孔,在古代考取功名的家庭每考取一个进士就会插一个旗杆,这也是萧家当年气派身份的一种象征。如今的大院只留下了32间空屋,向后人无声地讲述着萧家大院的盛衰传奇。 

  明末时期,上九山村村民为了祈求风调雨顺,合伙修建了玄帝庙。主司雨水的玄武大帝是村里老百姓最信仰的神灵,每逢节日,上九山村民都会祭祀玄帝,遇到久旱不雨的时候,村民也不敢对玄武大帝有所抱怨,而是将给玄武大帝陪祀的关二爷抬到场院里暴晒。相传关公爷心善仁慈,得知了百姓疾苦,便会告知玄帝降下甘霖。“今晒关公爷,以求玄帝爷,降下甘霖雨,愿上九百姓五谷丰登。”这种有趣而独特的求雨习俗,叫“晒关公”。 

    在这里,不仅能领略美丽神秘的村落风光,还能感受到先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气魄和“忠厚传家,言而有信”的淳朴民风。上九山村有着深深的儒家文化氛围,这里完整的保留了村落的古建筑风貌,还保留了许多带有沧桑记忆的老物件,可以称得上山东村落文明的“博物馆”、“活史书”。 

  拾阶而上,来到了建于明朝末年的王记老酒坊。据传,曾经的创始人王氏兄弟为了多赚钱,掺水卖假酒,他们的父亲知道后不仅让他们把所有的钱归还,将掺水的酒全部倒掉,还让儿子们在寨门口跪了一天。教育孩子们“莫道无人见,存心有四知”,要想把酒坊做大,必须要诚信立业,专研酿酒技术,方能长久。从此王氏兄弟用心经营,生意愈发红火,店面规模扩大,由两间茅草屋发展成上九村最大的一间作坊。 

  在上九街的右侧,有一座占地一亩多的大院子,这是清朝中期,村民为了兴办教育,由郑聂满娄四家富户出资兴建的“老学堂”。老学堂房屋九间,过廊一处,是小山村里最气派的一个院子,也是村里古老的私塾。岁岁年年,孔孟之道在这里浸润百姓耳濡目染,“至诚至信”的祖训在这里代代相传,老学堂向人们诠释着山里人家尊师重教的好传统。虽然现在已经没有书桌,但村里老人每次走过这片老学堂,都要驻足流连,那儿时的朗朗读书声和欢声笑语,仿佛又在耳畔响起。 

  在郑家胡同里有一大户人家,共有5进院落、28间房子。这里就是上九山村民交口称赞的“六合院”。六合院于清光绪年间由郑广恩老人为其六子所建,院内6位兄弟和父母各自有自己的院落,但都同进同出这一个大门,家中老人非常有智慧,以孔孟思想制立家训管理家族。六位兄弟占据农工商各行各业,彼此之间互帮互助,因知书达理团结和谐,村民便称赞该院为“六合院”。 

  “这是郑氏家训:父慈子孝,爱及他人;夫妻和顺,亲善四邻;兄弟次序,唯贤是尊;至诚至信,叶茂根深。这32个字代表了上九山以及千千万万农民的写照,我们上九山人信仰先祖,信仰文化,信仰传承中闪光的地方,所以上九山人淳朴、善良、讲诚信。” 

  走进上九山,人住石头房,脚踩石头路,院垒石头墙,是名副其实的“石头村”,而在多山多石的上九山,还有很多层峦叠嶂的“牧山石海”。这些可以追溯到白垩纪的大块岩石,在漫长的岁月里饱经风霜的雕刻,组成了汪洋一般的石海。站在高处,看着倾斜而下的石海和山下的上九山村,历史的印痕、岁月的沧桑感扑面而来,让人沉醉。 

  如今,上九山村先后被评为“国家级传统村落”、“中国最美原生态古村落”、“山东省最美村镇”、“山东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上九山村就像一张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活名片”,承载的不仅是千百年来的文化基因,还有人们内心深处最美丽的乡愁。作家冯骥才将古村落比作一部厚重的书,遗憾的是,没等我们去认真翻阅,不少古村落已在城镇化大潮中消失不见。但上九山村经过千年的历史风雨,村内至今仍保存了3000多间明清时代的石头民居可谓是“古村落发展建筑史书”、“民俗文化的博物馆”,完美体现了明清时代鲁西南民居的建筑风格和工艺水平如今村里注册了几十个独具特色的品牌,包括“上九山”牌的玫瑰花茶、玫瑰酱、矿泉水、酒等,还开发了乡村民宿,吸引无数游客慕名前来,上九山古村落已经翻开了发展的新篇章。 

  楷树有荣枯,风范传世长。乡愁就像是一枚小小的邮票,贴在每一个上九山人的心中,无论走到天涯海角,记忆中最放不下的还是这片美丽的山村。许多郑氏子孙大婚之后还是会回到村头那棵老楷树下祭拜先祖,牢记祖训:至诚至信,方能根深叶茂。在每一个离家在外的上九人心里,都装着古村悠长的石板小路,古老奇特的八角井,浩浩荡荡汪洋一般的石海,还有那实言实心的诚信血脉。入风入画入故乡,上风上水上九山。幽幽山谷里,上九山的每一块石头都有一个故事,每一处石屋都有一种精神,它们承载着乡愁,超越了历史和时空,一个“诚”字,一个“信”字,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勾勒出上九山村几百年经久不衰的精神脉络。 

责任编辑:李震
新闻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