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印记·守望地名——和圣遗风 东柳下邑

2024-11-27 15:36:25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11月27日讯(记者 孟源 摄影记者 张超)孔孟桑梓之邦,文化发祥之地。在历史悠久、文脉浩荡的邹城,有一处古村坐落于东南隅,它便是邹城市看庄镇东柳下邑村。皂角在枝头微荡,和圣文化浸润其间,古老的村落故事就这样娓娓道来,萦绕耳边……

  东柳下邑村始建于明朝中期,因位于普阳山西麓,该村原称普阳村。古时据村碑记载,以及和圣桥等遗迹考证,此地为鲁国大夫柳下惠的食邑。民国年间,一王老先生以村中和圣桥为依据,遂建议改村名为柳下邑,又因村中一条河将村庄分为东西两部分,依地理方位又分成了东柳下邑和西柳下邑。1947年,该村正式定名为东柳下邑村。

  东柳下邑村不仅是柳下惠的食邑,承载着和圣文化的深厚底蕴;它还是“盗跖”柳下跖的故乡,见证着古代底层人民反抗压迫的精神。被孟子尊其为“和圣”的柳下惠,是遵守中国传统道德的典范,其“坐怀不乱”的故事广为传颂,孔子赞其“被遗落的贤人”。而柳下跖作为春秋末年奴隶起义的领袖,沉重地打击了奴隶主的统治,因其自称“盗亦有道”,也被后人称为“盗圣”。村落内,与二人有关的历史遗迹仍循迹可见,圣桥、和圣井、小柳泉……古老的角落里,圣贤的故事传说源远流长,滋养着柳下邑的土地,融入了柳下邑人的血脉,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如今,东柳下邑村建设了以弘扬儒家文化为核心的“和园”,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绘就出乡村文化和产业振兴的新图景。中华“和文化”馆内,展示了“和圣”柳下惠“正、信、公、仁、洁、礼、忠、智”的高尚品质,“和文化”如同春风化雨,滋养着世人心田。猪牙皂产业综合提升项目展馆内,则让我们看到了东柳下邑村新的发展机遇,《本草纲目》中将柳下邑称为“牙皂之乡”,自明代起就有种植猪牙皂树的历史,如今有着全国最大的猪牙皂种植基地,而猪牙皂作为邹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也带领东柳下邑村人走上了富裕之路。

  绿水青山、岁月流转,这片古老的村落生机盎然。厚重的历史文化与现代产业相互交织,东柳下邑村正以它独有的方式,历经岁月长河愈发历久弥新,在新时代的道路上焕发出勃勃生机!

责任编辑:孟源
新闻关键词:柳下历史文化东柳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