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音·乡味·乡情——鲁味篇

2019-11-01 14:10: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11月1日讯(记者 孟源)当代作家古清生曾在文中写道:“人都有一种味觉固执,也有一种品尝新鲜的愿望,但坚守故乡的味觉记忆却是永久的。”对于许多身在台湾的山东老乡而言,每当思乡的时候,脑海中首先浮现的便是家乡的美食,似乎只有一碗鲁味才能填满游子的心,才能使这份思乡愁绪得以缓解,或许味觉能唤起一个人的回忆,叫醒一个人的乡心。 

  鲁菜,是起源于山东的齐鲁风味,是中国八大菜系中唯一的自发型菜系,是历史最悠久、技法最丰富、难度最高、最见功力的菜系。2500年前山东的儒家学派奠定了中国饮食注重精细、中和、健康的审美取向;北魏末年,山东人贾思勰著写的《齐民要术》记录了山东全面发展的烹饪技艺,奠定了中式烹调技法的框架;明清时期大量山东厨师和菜品进入宫廷,使鲁菜雍容华贵、中正大气、平和养生的风格特点进一步得到升华,与此同时,山东大厨还通过闯关东等移民方式将山东风味带到了京津、白山黑水等广大地区,自此,鲁菜成为中国北方菜的代表。 

  齐带山海,膏壤千里。位于黄河下游的山东,气候温和,汇集了大河大湖、丘陵平原以及大海等多样性的地貌,造就了鲁菜食材的丰富与均衡,而这直接激发了鲁菜烹饪技法的丰富多样。齐鲁大地得天独厚的物质条件,加上两千多年来浸润着儒家学派“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精神追求,终成鲁菜系的洋洋大观。 

  鲁菜系以咸鲜为主、火候精湛、精于制汤、善烹海味、注重礼仪。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演变,鲁菜系又逐渐形成了博山菜、济南菜、胶东菜和孔府菜四大分系。20世纪80年代以来,鲁菜烹饪艺术被视作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采取了继承和发扬的方针,从厨的一代新秀在此基础上茁壮成长,正在为鲁菜的继承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齐鲁文化博大精深,而饮食文化更是源远流长。山东,有时是一种思念,深藏心底;有时便是一种味觉,藏在舌尖的味蕾里。这些味觉渐渐成为了一种记忆,带着情感的眷恋,带着岁月的烙印,带我们回到那日思夜想的齐鲁故乡…… 

责任编辑:李震
新闻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