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的爱给特别的孩子——记济宁市社会福利中心陈宪芹

2019-08-07 11:32: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8月7日讯 (记者 李震)生活在儿童福利院里的孩子,大都有着不幸的遭遇,或是幼年被家人抛弃,或是被人贩子拐卖找不到家庭。小小的他们不仅失去了亲人的爱,而且多数身受脑瘫、残疾等疾病折磨。回想起刚到济宁市社会福利中心的工作那些日子,陈宪芹眼泪还是忍住不地簌簌往下掉,“一样都是孩子,哪个不让人心疼”。 

  从1996年开始,陈宪芹作为一名儿童护理员,以柔弱之躯担当起了百余名孤残儿童的好奶奶,把全部爱心奉献给了这些特殊的小天使。

  要说从事孤残儿童护理工作不累那是假的,特别是脑瘫组孩子数量最多,个体差异也最大,大部分吃喝拉撒睡都在床上,没有自理能力。每天早晨孩子们起床的时刻,整个脑瘫组就奏起了“交响乐”,有的尿湿了床铺哇哇大哭,有的肚子饿了小声啜泣。陈宪芹在这一片嘈杂声中有条不紊开始工作,她和同事们先是为两个房间40多名脑瘫孩子更换尿布、擦洗身体,紧接着为孩子准备辅食,挨个喂到嘴边。等到孩子吃饱喝足、干干净净躺下玩耍了,护理员们又开始了清洁大作战。一天下来脚不沾地勉强能够做完基础护理工作,陈宪芹总能抽出时间抱抱孩子或是捏捏脸蛋,她说:“脑瘫孩子虽然不会说话不会笑,但心里明镜似的,你对他的好他都知道。”身为组长,她没有选择高高在上,没有选择吆五喝六,而是选择了俯下身子,率先垂范。在她的带领下,脑瘫组的工作发生了质的飞越。不仅仅是孩子们的生活质量有了极大提高,就连同事之间的关系也更加融洽了。屋里再没有了尿骚味,孩子们的脸蛋上再没有喝剩的糊糊,同事们的口中再没有牢骚和埋怨;有的是干净的床铺、整洁的卧室、红扑扑的笑脸,还有浓浓的幸福感。

  福利院里的孩子们感情特别脆弱,不肯轻易相信别人,也不愿意与人沟通,很多时候,笑脸相迎只能换来一个冷冷的背影。陈宪芹曾负责过一个先天性唇腭裂孩子的术后护理和康复。有一次孩子在房间里乱跑,一不留神绊倒在地,她赶紧扑过去,想把孩子抱起来,但孩子却在她胳膊上狠狠地咬了一口。陈宪芹顾不上疼痛,紧紧地把这个拼命挣扎的小身体搂在怀里,轻轻拍着、哄着,不知过了多久,孩子终于平静下来,亲近地依偎在陈奶奶身边。为了训练孩子开口发声,陈宪芹制定了严格的康复计划,孩子一见她靠近就紧张的后退。为了激励孩子坚持下去,陈宪芹从自己微薄的收入中抽出一部分给孩子买礼物,每天睡觉前搂着孩子讲故事,并让孩子复述故事。功夫不负有心人,孩子的发音越来越准确,也越来越依恋疼爱他的陈奶奶。

   2013年,有几名孤残儿童要到公办小学上学,儿童福利院本就人手紧张,抽不出专人接送孩子,陈宪芹主动请缨,承担起这份额外的工作。每天早晨6点,其他护理员还在睡梦中时,她就早早起床打发孩子洗漱穿衣吃饭,然后步行前往2公里外的学校。对于年近50的陈宪芹来说,每天四次的奔波有时难免让身体吃不消,每当听到孩子们甜甜地叫声陈奶奶,捧回大红奖状时,她觉得身上又有了使不完的劲。

  不少人都劝陈宪芹早点退休,这份工作脏、累不说,待遇还不算高,不如回家享清闲,她却笑着说,“一天不见孩子们想得慌。”。陈宪芹在一个平凡的民政基层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也赢得了孤残儿童的爱戴、同事的尊敬和领导的认可,多次获得“十佳保育员”、“星级保育员”、“大爱民政人”等荣誉称号。她用超乎寻常的爱心和耐心,接纳了这些“折翼天使”,为他们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

责任编辑:李震
新闻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