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定制产业项目”成了乡亲们“摇钱树”

2021-07-22 14:47: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7月22日讯 “今天的上网电量是826度,折算电费收入326元,7月份差不多能收入近万元,今年仅光伏发电电费收入这块,村集体能增收10万多元,这可是个货真价实的‘摇钱树’。”济南市市中区党家街道西渴马东村村支书王胜提到的‘摇钱树’,是济南市乡村振兴服务队市中区一队为该村量身打造的“定制产业项目”——光伏发电。2019年7月,按山东省“万名干部下基层”整体工作部署,济南市乡村振兴服务队市中区一队进驻党家街道,两年来,为该街道所辖的宅科村、寨而头村、相家村、土屋村、西渴马东村等五个村落地产业项目12个,带动五个村集体的年总收入由不足20万元提高到130多万元。

  “摇钱树”让村民、村集体都得益

  除了西渴马东村的光伏发电项目,市中区一队打造的“定制产业项目”还有宅科村的高端鸡枞菌项目、寨而头村的精品葡萄项目、相家村的优质花椒项目和土屋村的优质芦笋项目等共12个,涉及特色种植、生态产业、文旅产业和劳务合作。

  这些项目不仅成为王胜认可的村集体的“摇钱树”,也成了村民个人的“摇钱树”。

  “削一斤工钱是一块三,我每天能削八九十斤吧,多的时候一个月能挣将近三千块钱,去年发了近两块工钱钱不少赚,活又不累,还不耽误家务和接送孙子。”宅科村黑皮鸡枞菌基地的加工车间里,57岁的村民朱永华一边给鸡枞菌削根,一边乐呵呵地说。像朱永华一样,宅科村10多位村民从鸡枞菌项目这棵“摇钱树”上通过劳务收入、股份分红等一年增收累计近50万元。

  光伏发电项目已成功在西渴马东村、宅科村和相家村落地,项目所用225.87万元建设资金全部来自市中区一队协调的济南市乡村振兴专项资金,光伏发电装机总容量437.05千瓦,设计年发电量589950度电,能为3个村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23.3万元。

  因地制宜“定制”项目

  “产业项目摇钱树,因地制宜别盲目,稳扎稳打把钱赚,会干!……”这是在五个村村民中广为传唱的市中区一队创作的《乡村振兴三句半》中的一段,其中道出了这些“定制产业项目”的赚钱“秘诀”:因地制宜。

  2019年7月驻村帮扶伊始,市中区一队在进村入户调研、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基础上,确定了紧紧牵住“产业振兴”的“牛鼻子”,根据各村实际,适合干什么项目就上什么项目。“不能盲目,没有效益的项目坚决杜绝,只有先让村民和村集体的钱包鼓起来,村里的事才好办,才能‘一兴促四兴’,通过产业振兴带动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在各个项目讨论会上,济南市乡村振兴服务队副总领队、市中区一队队长赵延生多次这样强调。


      济南市乡村振兴服务队市中区一队队员到田间了解农作物长势 

  相家村有一片近百亩荒山土地整理项目,土地非常瘠薄,种啥啥不长。咋才能变废为宝?服务队经过多次实地调研,发现该处土质、气候等自然条件与陕西韩城一带非常相似,适宜栽种优质韩城“大红袍”花椒。随后服务队组织村两委成员、村民代表远赴陕西韩城考察取经,最终帮助相家村与韩城花椒种植大户达成花椒种植和回收协议。2020年,相家村引种大红袍花椒3600棵,面积50多亩,今年又追加了50多亩。预计进入丰产期后,大红袍花椒可为相家村增收近百万元。

  合作社成项目“定制管家”

  再好的项目,如果没有好的载体和“管家”,也会好景不长。看准这一点,服务队注意发挥村党组织的引领作用,通过成立合作社,为这些“定制项目”再“定制管家”。


金土屋合作社成员在芦笋基地进行田间管理 


宅科村的光伏发电项目,让村委会大院的屋顶也能“生钱”

  2019年11月,在服务队指导和帮助下,土屋村5名村两委成员和8名党员带头成立了金土屋种植农业专业合作社。当年,金土屋合作社流转土地150余亩,自筹资金26万元,先后落地“韩杂8号”辣椒项目、“绿宝石”芦笋项目等。目前,金土屋合作社带动农户110余家,通过农产品销售、劳务收入项目,村民和村集体增收近50万元。寨而头村的玉符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服务队牵头,成功引进“阳光玫瑰”、“蓝宝石”优良葡萄品种,利用市中区一队协调的乡村振兴专项资金建成葡萄种植大棚40亩,进入盛果期后,预计亩产量在2500公斤左右,每亩收入超过2万元。

  市中区一队帮扶的五个村都已通过村党组织领办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把村里的撂荒地、闲散劳动力等资源由“散”变“聚”,让村民收入来源由“单”到“多”,并成为各村产业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平台和“好管家”。下一步,合作社按市中区一队确定的“推进规模经营、打造特色品牌”作为发力点,推进已落地产业项目向规模化、特色化方向发展,确保这些项目为五个村的乡村振兴事业带来源源不断的“活水”。(本网记者)

责任编辑:李震
新闻关键词:市中区一队